泾惠快讯

 » 内容
李满良:落实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的要求 扎实追赶超越 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14     作者:sxjhjcn   点击量:次     分享到:

编者按:1月11日,局长李满良为泾河工程局党支部、灌溉党支部党员讲授了题为《落实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的要求,扎实追赶超越,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党课。党课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个中心,解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管党重要理论、重要论述,并通过阐释《资治通鉴》关于“修心”和“治国”的智慧,借古鉴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修身立德、敬业奉献,为全局发展贡献力量。党课是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们特将李局长的党课教案刊出,希望各党支部、各单位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     


      根据局党委工作安排,今天我以“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为主题,给大家讲党课,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12月5日,省上召开了“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动员视频会议。开展专题教育,是加强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内在要求,是夯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激发担当作为勇气、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迫切需要。12月6日,省水利厅召开动员会,对专题教育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密切联系实际,按照专题教育工作的安排与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实抓好。
      一、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什么是政治、讲什么样的政治、坚持什么样的政治观等基本问题,这对于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毛泽东关于政治也有许多重要论断,诸如“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政治总是头,政治总是率领军事、率领经济、率领业务、率领技术的”,等等。邓小平用政治是人民的“根本利害”“政治是大局”来说明政治的含义,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外国人就是不理解后面这一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照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大局,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始终坚定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强化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要反对把讲政治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庸俗化,也要坚决纠正政治虚无主义倾向。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讲政治的弦绷得紧一些,牢固树立政治思维,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大局、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自觉把讲政治落实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灌区灌溉生产、工程建设、企业经营等各项工作中去。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忽视政治、淡化政治、削弱政治的倾向;坚决防止和克服政治警惕放松、政治标准降低、政治敏锐性迟钝、政治鉴别力削弱、政治上模糊甚至政治上糊涂等现象;坚决防止和克服政治信念动摇、政治方向走偏、政治本色丧失、政治纪律失守等情况。
      讲政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讲政治的目的在于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讲政治,就要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不懈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二、要敢于担当负责,做出优异的工作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干部敢于担当,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敢于担当本身也是一种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正值经济调整期,全局改革发展攻坚期,企业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做到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直向矛盾和问题,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
      (一)勇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在其位,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工作中要时刻不忘肩负的神圣职责,勇挑打赢重任,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
      (二)能够担当,就是要有担当重任的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要做到能够担当,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正确的对待成绩和失误,不断的促进工作开展。

      (三)敢于担当,就是要有负责担当的底气。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做别人的工作。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去硬碰硬,不敢去较真。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廉洁奉公。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于你。

      三、要切实改进作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重要尺子。信念是本,作风是形。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理想信念,是党性原则。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拧紧思想总开关。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抓住思想教育这个根本,强化作风建设内在动力。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信仰,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
      二要提高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要彻底铲除滋生作风问题的“病原体”,必须把提升党性修养置于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认同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紧密联系实际深学细照笃行,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
      三要提升道德境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必修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遵从职业道德,锤炼个人品德。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要从自身做起,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去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四风”及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密切关注“四风”问题的新表现新动向,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坚决防止回潮复燃,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紧扣保持党同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深入群众当中,听取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和作风的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借古鉴今,加强队伍建设,为全局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中国历史典籍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其“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富,体大思精”著称。曾国藩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经邦济世之书没有能超过《资治通鉴》的。”毛泽东曾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叙事有章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读这部书,我们可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作为宰辅和帝师,司马光编纂历史的宗旨绝不止于讲述历史故事,而是为了“资治”,所谓“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我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点固然没错,但司马光更强调“人君”尤其要对家国兴亡负主要历史责任,重视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领导,就很关键。他给新即位的宋神宗提出“修心之要有三”“治国之要有三”。今天读来,发现其实对各级领导岗位上的干部都有借鉴意义。
      (一)“修心”之要
      所谓“修心”,就是要加强思想与政治修养,提高领导素质和领导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曰仁,二曰明,三曰武”。
      1.什么是“仁”?《资治通鉴》开篇关于“三家分晋”背景交代中,提出选拔接班人“德重于才”的著名论断。司马光所谓的“德”,并不局限于个人道德,更偏重的是领导人的政治品德——“仁”。什么是司马光理解的“仁”呢?如何才能做到“仁”?在上面提到的那封给宋神宗的奏章中,司马光解释说:“仁者,非妪(yù)煦(xù)姑息之谓也。修政治,兴教化,育万物,养百姓,此人君之仁也。”司马光认为“仁”包括两个部分:“修政治,兴教化”是指领导者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用理想信念动员群众的能力;“育万物,养百姓”是指在国家建设中,做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能力,要为黎民百姓谋幸福,让他们看得见增长实惠。这是“大仁”,即人君之仁。这种仁政,给老百姓带来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小康,还有礼乐文明的精神富足,社会治理的和谐美好。
      2.什么是“明”?是指领导的判断决策能力:“知道义,识安危,别贤愚,辨是非,此人君之明也。”其中,“知道义,识安危”,是对发展战略的前瞻性把握,包括对事物性质属性的判断,对风险的管控。比如,刘邦在汉中,韩信提出“汉中对”,制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取关中,东向争霸天下的发展战略,成为刘邦建立汉朝江山的关键转折点。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对于天下三分提出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总之,“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指领导者集思广益的决策能力、判断能力。
      “明”的第二个方面“别贤愚,辨是非”,是对人才的识别能力、对是非曲直的判断能力。唐玄宗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纵容安禄山,有多少人曾指出其中的危害和危险,玄宗却都置之不理,导致大唐的倾颓,与领导人刚愎自用、讳疾忌医有直接的关系。
      3.什么是“武”?司马光说:“武者,非彊亢暴戾之谓也。惟道所在,断之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此人君之武也。”这里的“武”,不是粗暴蛮力,而是指领导者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还包括抵御各种诱惑、欺骗的能力。领导者由于手中掌握权力和资源,各种巴结谄媚、讨好逢迎,扑面而来,在为人处世时,能否不为所动,把持住自己,坚守原则和底线,这就需要“武”的品质。
      大家可能听过邹忌与齐威王的故事。邹忌是齐威王的辅政之臣。有天上朝前,他问妻子:“我与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英俊?”妻子回答说:“当然是我家先生最帅气,徐公怎么能比呢?”家住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了名的大帅哥。邹忌虽然心里很得意,还是不自信地问侍奉自己的侍妾:“我与城北徐公,谁更英俊?”侍妾说:“您当然比徐公更帅啦!”次日邹忌接待一个来访的客人,也问了客人同样的问题,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公不如您帅啊。”
      不久,城北徐公来拜访邹忌,邹忌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觉得自己实在比不上人家;揽镜自照,更是觉得差远了。这天晚上,邹忌失眠了。他觉得自己真是好笑:妻子说我美,是对我有偏心;侍妾说我美,是对我有惧怕;客人说我美,是有求于我而讨好我嘛!我怎么能当真呢?
      第二天来到朝堂上,邹忌把自己的感悟与齐威王作了分享,意味深长地说:“如今的齐国,疆域辽阔,方圆千里,城池多达一百二十座,您身边的侍姬、近臣,无不偏爱大王;朝廷里的大臣,无不惧怕大王;举国上下,无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您一定深受他们的蒙蔽,听不到真话了呀!”治国理政,没有比领导者听不到真话更可怕的了。
      (二)领导干部的管理方式
      司马光所说的“治国之要”也包括三项内容:“一曰官人,二曰信赏,三曰必罚。”官人是指干部的任用。任用、奖赏、处罚。如果说,仁、明、武是领导人的内在品质,那么,官人、信赏、必罚则是领导者的治理方式。这些治理方式的一个共同交集点就是“用人”。司马光特别强调用人得失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认为用好人是人君治国的唯一办法。人才的向背决定国家的兴衰!
      《资治通鉴》记载了刘邦总结他打败项羽的原因,不是因为比项羽更强大,而是因为手下有以“汉初三杰”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才,项羽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所以导致失败。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总结他为什么能成功时,提出五条用人经验:一是用比自己强的高人;二是用有缺点的能人;三是用人之长,弃人之短,即所谓“使人如器”;四是重用敢讲真话的人;五是华夷一家,用人不讲出身,不搞小圈子。
      刘备临终前说马谡不堪重用,诸葛亮却派马谡守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受到重大挫折。马谡是参谋型人才,“南蛮之人,以攻心为上”就是马谡的意见,诸葛亮采纳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地区。但是,这次守街亭,诸葛亮却犯了用人不当的毛病。

      《资治通鉴》也记载了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所以,重用纸上谈兵一类的人才,是领导用人的大忌。《资治通鉴》作为一部重点讨论政治史和军事史的史书,其中所蕴涵的领导智慧,绝不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毛泽东称赞说,《通鉴》写战争,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毛泽东就反对教条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1978年改革开放,就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开始的。

      修心之要 “仁、明、武”、治理之要 “官人、信赏、必罚”,要求领导者修炼内圣外王的领导资质。《资治通鉴》中所阐述的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与我党对干部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拟任干部的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察,明确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就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等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提出了新时期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加强学习,学习优秀传承文化,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按照好干部标准、合格党员的要求,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讲政治,守纪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并要用好“三项机制”,形成既有严管又有厚爱、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干部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激励党员干部立足岗位,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干事创业,为全局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要求,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良好作风是干好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严从实,坚持以上率下,切实把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的要求落到实处,积极谋划制定新年度任务目标,扎实追赶超越,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编辑:任昱婷     责任编辑:周娟辉     审核:陈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