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快讯

 » 内容
“书香泾惠”征文:家乡的变迁
来源:西郊水库管理处     发布时间:2019-12-03     作者:范红艳   点击量:次     分享到:

      我出生于高陵区耿镇乡渭河边一个小村庄,以前叫高陵县耿镇乡,后来县升区、乡升镇,可是我们已经叫习惯了,一时半会改不了了。

      小时候居住的村子坐落于渭水边2公里处,河水静静地、缓缓地向东流去。那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年代,每到夏天人们就会成群结队的去河里游泳。那时候的河水没有污染,河水清澈见底,河床卵石可见,男人们在河的上游游泳,女人们在河的下游洗衣服。男孩子一个个像泥鳅一样在水里扎着猛子,女孩子在岸边浅水处逮小鱼小虾。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好吃肉。就是苞米、红薯、毛豆,烧着吃也算牙祭。

      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在旧社会生活了十几年,他总爱对家里的孩子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记得那时候父亲抽的是9分钱的“羊群”牌香烟,有时给我五分钱,在村子的小卖部可以买五个水果糖,糖纸是五颜六色的,抚平保存下来,夹在贴有明星图片的笔记本里,压在席片底下,整整齐齐的,可以在同学们面前显摆拉风。村子里的“五保户”田伯,四十多岁了还是单身一人,但他很喜欢我们这一群孩子。他的理想生活就是吃饱喝足,他的口头禅就是“吃饱了喝胀了,咱跟皇上一样了。”

      八十年代初,风靡全国的《霍元甲》播放。当时村子里没有电视机,孩子们结伴或者由大人们领着每晚去一公里外的邻村看电视。不久后,爸爸买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射雕英雄传》风靡全国,每晚母亲早早的就将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小院挤满了男女老少,更有甚者骑在了墙头上,片尾曲响起时,仍不肯离开。后来家家都有电视了,由黑白换成了彩色。夏天来了,各自坐在自家小院里,一边纳凉,一边看电视。桐树上的知了使劲地叫着,树下凉席,水井西瓜,五毛冰棍,别提多惬意了,快乐的暑假很快就过去了。

      参加工作后,我每年像候鸟一样在春节回家,节后返回。在走亲访友中,人们的代步工具已由“二八驴”换成了小轿车,小时候的珍馐美味已成了家常便饭,而曾经的阡陌野菜却成了绿色食品。冰箱、彩电、空调早已飞入平常百姓家。以前在空旷的场畔看电影,现在却很少看了,就是看也是在舒适的软包影城里。

      小时候曾经玩耍的渭河两岸也发展起来了,两岸绿树成荫,青草遍地,顺着垂柳依依、繁花似锦的河堤路走上三公里左右,就到了闻名天下的“泾渭分明”处。路边常常停放着好多外地来的车辆,大家都来这里观看这一清一浊的千古奇观。

      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我们伟大祖国七十年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感恩祖国,带领我们不断接近中国梦。感谢上苍,让我们赶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编辑:任昱婷     责任编辑:周娟辉     审核:陈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