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 内容
感谢所有的相遇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0-10     作者:刘凡   点击量:次     分享到:
      梁家河——这个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既平凡又伟大。它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村中小小的一个点,却又演绎了一个个的传奇故事。梁家河的变化是社会的缩影,也是进步的动画橱窗。
      初识梁家河,与美好的想象相比,知青们感觉到了失望。进村时,山路弯弯,尘土飞扬,窑洞里的生活,峭立的黄土山,被青年时的习近平评价为山顶洞人的生活。新年后的外出“寻吃”,城乡的差距,平原与山区的碰撞给他第一年的插队生活蒙上了重重的阴影。陌生的环境,周围赤裸裸的目光使他当了“逃兵”。
      再遇梁家河,“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习近平表明了心迹。由被动变主动,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他。而后来七年的知青生活,乃至现如今对梁家河百姓的关心与慰问都展现了他为人民办实事的坚定信念。
      在后来的回忆中,习近平说“经历了五关的历练,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确,从15岁来到黄土地时的迷惘与彷徨到22岁离开时的坚定自信,是梁家河教会了这个北京的城里娃勇气与担当。对于皮肤过敏,小腿上的红疙瘩,渗着的血水,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学会了在叮咬中酣然入睡,这是定力与信念的力量。从不会吃不爱吃,不能自我料理生活到最爱吃老百姓送来的东西,自己缝衣服,缝被子,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从六工分到十工分,从“逃离”的开始到七年知青生活不舍得分离,他把自己深深地印在了梁家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山一树中,也把梁家河的沟沟峁峁刻在了自己的心里。
      为了提高粮食生产主建修水坠坝,为了推动梁家河发展亲赴四川学习,成立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合理分配劳动,促进生产。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梁家河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习近平知青岁月的转折。
      回望梁家河,“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陕北高原培养出的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就此体现的更加彻底了。当习近平总书记40年后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梁家河,一声声亲切的呼唤,一个个熟悉的小名,一张张更加沧桑却又未曾忘记的脸庞,他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好生活。拉家常,亲切细致的问候就像他从未离开此地。离开的时刻总是艰难的,三次停车深情的望着这个教会他成长,给予他帮助的梁家河,不舍之情难以言表。
      若不是因为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不至于分配至此;若不是姨父姨母的劝说和父亲的教诲,他也不会有强烈的“团结观”;若不是务实、有担当的品性也不会被延川县委申昜提拔。当一切事情朝着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时,要学会转变思想,转换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当身处的环境由繁华的北京变为穷苦的陕北小村落,那就“过五关”,努力适应着环境,用心感受着淳朴的风土人情,这片黄土地以宽大的胸襟接纳了习近平,他也在这片黄土地上一次次提升。我想,习近平总书记也很感谢七年的知青生活,虽然艰苦,但却难忘,是梁家河让他从一名稚嫩的青年成长为有担当的领袖。
      只此一生中,你不能决定可以遇到哪些人,但可以从形形色色的生活磨砺中充实自我;或是一位良师教会你如何选择,或是一次磨难教会你奋勇向前,或是一次失败帮助你积攒经验;无论是相遇在春光明媚的午后,还是狂风暴雨的黑夜,所有的相遇既是偶然的,好像又都是必然的,生活也总能给予你一次次的成长,进而成为你的人生财富。
编辑:     责任编辑: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