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趣和志向,也就有不同的情怀,做着不一样的工作,成就不一样的事业。2270年前的水工郑国有着怎样的情怀,以水利专家的身份去实施“疲秦之计”,甘愿为自己的国家献身。情怀是一个人的主观思想对其生存环境产生的诉求,有时也是以心灵满足而非功利得失为目的真情流露,超越了时间和金钱,从人的情感深处萌生出来的,一点一滴浸润着内心世界。有大情怀的人在改造自然、改造世界、改变未来。郑国被韩国派遣出使秦国,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计谋,达到拖垮秦国,以保全孱弱的韩国。他冒着生命危险,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英勇前行,完成了一个水工、一个间臣的使命。什么样的情怀,什么样的贡献,没有被秦王处以车裂、灭三族的刑罚,而最终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并冠以他的名字,就是天下第一渠的郑国渠。
有人说,情怀就像梦想,当你觉得它很美好,愿意去追求,带着崇高感的、纯粹美好的东西和向往,那么它就是了。郑国是一个平凡的人,本是一个水工,战国时期韩国的水利专家。他在成年后,曾但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积极参与、主持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务工作,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兴水利治水害,造福百姓。西周之后,周王朝不断衰败,诸侯国纷纷独立,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东周战国时期,中国历史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兼并战争十分剧烈。郑国所处的时代处于战国后期,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争霸,相互混战,社会非常不稳定。然而,秦国日益强大,不断扩张,韩国首当其冲面临被吞并之险,于是韩王派郑国出使秦国,说服其修建水利工程,从而达到耗竭秦国的目的,确保其无力征伐韩国。郑国知道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和使命,水利工程、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物资消耗大、工期长、难度大,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他为了韩国的安危而毅然领命而去,这首先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对国家最大的忠诚和奉献,以一己之力阻止秦国的强大军队。
以生命为代价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一种决绝的勇气,更一种是高尚的情怀。他肩负救国图存的使命,以离间秦国的大使身份而到了秦国。关中是秦国的基地,为了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以便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秦国非常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粮食产量。当时南方的都江堰已经建成见效,他纵横捭阖,列举修建水利工程的好处与效益,极力陈述实施引泾灌溉工程的重大作用,最终说服了大臣和秦王。他遍走关中平原,考察山川河流,了解民情,通过勘察,提出了在泾、洛之间修建300余里长的大型输水渠道,灌溉泽卤之地,大力发展农业,为秦国提供丰富的粮草之需。看到如此宏大而极具效益的水利工程,秦王同意并大力支持让他主持建设。公元前246年,郑国作为负责人,开启了这项浩大而繁重的工程,参与修建者多达10万人。郑国渠即将完工时,秦国识破韩国“疲秦”阴谋。郑国坦诚告诉秦王:“始,臣为间,然渠成,变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郑国表示杀掉自己事小,工程半途而废才是秦国的损失。秦王以博大的胸怀权衡利弊后,考虑到修建水利工程对开发关中农业的意义远超国力消耗,于是工程继续,再度被委任主持修建渠堰工程。整个工程历时十余年完工,灌溉田地四万余顷(折今115万亩)。作为主持此项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者,郑国表现出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创造的"横绝"技术,使渠道跨过冶峪河、清峪河、浊峪河等大小河流,穿越石川河,把小流域的河水拦入渠中,增加了水源;渠线设计科学,利用高超的工程测量技术,实现自流引水灌溉;引洪淤灌,使盐碱之地得到治理,改良了土壤,肥沃了土地......。渠成后,一向落后的关中农业,迅速发达起来,亩收一钟(合今250斤),关中之地成为沃野,大大增强了秦国经济实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30年,郑国渠建成6年后,秦军直指韩国,此时关中平原已成为秦国大军的粮仓,“疲秦之计”变为“强秦之策”,疲秦工程变为强秦工程,15年后秦灭六国,实现天下统一。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郑国是一个理解、顺应世界大势之人,世界发展潮流浩浩荡荡,不可抵挡,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水工郑国,无疑是伟大的,有大爱的,与时俱进,奋战十载建成郑国渠大型灌区,使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大一统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郑国实施“疲秦之计”修建的郑国渠,让他也成为中国古代卓越的水利科学家,其科学技术成就得到后世的一致公认。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郑国、郑国渠是成功的,是应该被历时记忆的。或许,郑国认为,自己完成了韩国给我的使命,历时十余年,通过郑国渠的修建,在时间、物力财力上极大地消耗到了秦国,韩王赋予给使命也完成了,但秦实现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
仰望历史的天空,郑国的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2000多年的时间长河,他是一个拥有伟大情怀的人,在他生命最后时刻,让他最为欣慰的应是主持修建的郑国渠,他放不下的也是这条大渠。郑国,《史记》《汉书》等史书在只言片语中留下了他的名字,但开创的这条大渠,在中国水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历久而弥新,不断发展完善,已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他的贡献被后代传颂,民间有"郑国千秋业,百世功在农"的诗句称颂他。
郑国在他的那个年代,是对国家、对民族是有重大贡献的人,是古代水利科技佼佼者,创造出了伟大功绩。历史在延续,社会在发展,郑国之后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大师和水利工程,挖掘古代水利遗存,讲好水利故事,传承先辈遗志,是我们不可推卸责任,让我们怀有高尚之情怀,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奋力去书写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