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 内容
【“书香泾惠”征文】一步步向前——会计岗位微感悟
来源:财审处     发布时间:2024-10-30     作者:刘怡懿   点击量:次     分享到:

今年7月,我很荣幸地通过事业单位考试加入到了泾惠渠这个大家庭,转眼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自己也从刚开始的“新兵蛋子”成长为了“岗位小能手”。

初入职场,要学的东西很多,带着学生时代的冲力,我干劲十足,有活就上,最怕没事做。折凭证、列账单、盖章,看似枯燥的工作在我眼里也充满了新鲜感。最爱的就是核对金额——加数,计算器被我按得“啪啪”作响,但只要能数字核对正确,一股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时间慢慢过去,我也渐渐接触到了实际的会计业务。从最初的日常报销,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再到账务的核算结转,预、决算报表的编制……岗位的变换也见证着我慢慢地成熟,对会计的逐步理解掌握。

3个多月的工作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天,一个同事问我:小刘,你知道“账与帐”的区别是什么吗?我一瞬间哑口无言,以前也没注意到过啊!所谓失于一物之细,疏于一物之微,这看似平常的细节,实则更不应被忽略。我郑重的说道:容俺小刘下去查查再给您说哈。这一查真就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汉字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账”来源于“帐”,帐篷、账房都可以用帐来表示。“帐”源于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时,用它作单位,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后汉书》。故在古代,一直用“帐”来表示计算相关含义。在晋代时,账房先生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场所,记载各项资金财产进出往来,通常将相关明细挂起来,就好像搭建帐篷一样,所以人们也将与此相关的活动用“帐”来表示。南北朝时期皇帝和高管显贵都习惯到外地巡游作乐,每次出游前,沿路派人张记帷帐,帐内备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及装饰品,供其享用,此种帷帐称之为“供帐”。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更习惯用“贝”来表示金钱、财富相关的事务与活动,“账”最初见于宋代文献,用以区分与帷帐相关的“帐”字,从清代开始“账”就已经被普遍使用。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帐”与“账”的区别与用法都应进一步规范。从财务的角度来讲“账”通常指的是货币资金和财产价值记录,具有较为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要工具。而“帐”则更倾向于表示一种遮蔽物或者装饰性覆盖物,不具备财务上的规范性与准确性。2024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新会计法中对部分条文作以下修改:(七)将相关条文中的“帐”修改为“账”。新会计法的修订对财务工作提出更多更高要求。我们财务工作者应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精确、规范、严肃、严谨要求自身,对待尤其在正式的财务报表、会计记录中,应使用“账”以保持专业性和准确性。

3个多月的会计生涯,在平凡中也能发现不凡,在细微中更见证伟大。我还清楚地记得满怀兴奋地在财务软件中录入自己人生的第一张凭证;记得为了及时完成待上报的任务挑灯奋战的疲惫;也记得做出第一份财务报表后淡淡的满足与喜悦;同样记得第一次面对审计时不可抑制的紧张。会计同仁们,应该都与我有同样的记忆吧? 每一天的日终平账,每一月的报表出手,每一次的预算通过,我的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开心,像夏夜的晚风拂过树梢,虽无惊心动魄,却足以让人心动。

记得有一句话:“算计天下账,理清人生路”,算计天下账就是理清人生之路的过程。会计是平平淡淡的职业,也是朴实的职业。作为一名会计人,我应该保有平常心,在利益上大度一点、风格高一点,在工作上勤恳一点、认真一点、严谨一点,这样,我们的会计工作会是阳光灿烂的每一天。淡淡的天很美,淡淡的笑也很纯,淡淡的会计生涯每天都在继续,正是在这淡然中,我在一步步向前,一步步地成长。

编辑:     责任编辑:     审核: